公众距离则比较适合演讲之类不需要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的场合。演讲者只需要站在一个门户开放的空间内,向公众传达有效的信息即可。演讲者并没有和某一个具体的个人进行沟通,因此社交距离可以保持在3.7~7.6米。
当然,这种社交距离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,因为人与人交往时,还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。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的人,交往距离都是不同的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人们对“自我”的理解。比如,美国人眼中的“自我”包括身体、衣服以及身体周围几十厘米的空间范围,因此美国人非常强调个人隐私;对于阿拉伯人来说,他们的“自我”就是内在的灵魂,身体、衣物之类都是身外之物。因此,阿拉伯人常常表现得过分热情,屡屡侵犯美国人的“私人空间”。
对于克制、拘谨的英国人来说,在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,已经成为了一种近乎刻板的表现。早在十九世纪,曾经有一位英国绅士到北非探险。经过了多日飞沙走石的沙漠生活,他终于在开罗附近看见了两个人骑着骆驼迎面走来。按理来说,多日不见人的旅行者应该为此欣喜若狂,没想到,这个英国人却从原本松弛、舒适的状态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,他在想,一会儿见面的时候,要不要打声招呼?打完招呼要说些什么呢?结果,当骆驼走近时,他发现对方也是英国人。于是互相之间挥了挥手,没有交谈一句,就擦肩过去了。